13年前,深圳人有自己的“奥运会”
又是一年夏天,又是一届夏季奥运会。
夏天,总容易让人冒出几分热血干劲来。“这么好的阳光,不出去做点什么可浪费了。”用力挥动球拍,双臂拨开海浪,凡此总总,用舒展的肢体迎接夏天似乎理所应当。
更别提处处逃不开的奥运比赛播报,又为“大好光阴就该放肆”的论调提供了论据。
但在深圳,现实往往很骨感,气温很【傲】人,阳光暴晒皮肤如被【熨】斗烫,长时间在外【会】中暑。
更何况,巴黎和深圳相隔9500多公里,热情跋涉至此已精疲力尽,终究撑不起深圳人瘫软的身躯。
不过在13年的那个夏天,深圳人也曾不惧酷热,满怀热情地亲身参与过一场体育盛事。
那是属于深圳人自己的“奥运”——深圳大运会。
ONE
大运会
小个体
要是按传统的论资排辈来讲的话,深圳大运会的地位,肯定比不上08年的北京奥运会。碰见前一年举办的广州亚运会,也得道一声“前辈”。
但对于普通人而言,一项事件在回忆里的珍重程度,更多取决于个人参与度。比如问最难忘的体育活动经历,很多人会怀念起参加中学运动会的时光,那是逝去的青春。
深圳大运会也是如此。
13年过去,大运会的宏大使命已经作古,便于我们翻开宏大的褶皱,去回顾那些参与其中的个体身影。
开幕式
以今天的眼光重看深圳大运会开幕式,不免会觉得有点土。
新中国传统的“人海策略”、 配色有些一言难尽的舞台灯光、酷似大型海澜之家广告的群舞,都难以跟“时尚”、“潮流”等关键词挂钩。
但这份“土”背后,也有份可贵之处——素。
素有仪式的素,不同于北京奥运和广州亚运,大运会开幕前打出了“节俭办大运”的口号,不设焰火表演。
素还是素人的素。除了参与点燃主火炬的刘翔以外,没有明星大腕空降,共有1万人参加开幕式表演,其中普通大学生大约有8000人,深圳本地的大学生接近5000人。
多年以后,很多人回忆起开幕式表演,都会想到那段《春天的故事》独奏。而表演者杨帆,也只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一名学生,她在网上看到开幕式团队的节目征求后,自己报名并顺利通过选拔。
还有更多不同的个体跟开幕式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交集。
一位微博网友回忆,在自己就读的大学,参加开幕式的集体舞蹈表演,可以免挂科。于是冲着“免死金牌”,成了开幕式表演者中的一员。
与此同时,深圳的多所中小学,都布置了看大运会开幕式写日记/作文的作业:
“2011年8月12日,天气晴。万众期待的深圳大运会,终于开幕了······”
圣火
关于圣火传递,深圳大运会开了一个特别的先例——线上和线下共同传递。
线上传递,也就是通过互联网注册成为火炬手,参与传递,可以说把过去“高不可攀”的圣火传递,降到了几乎零门槛,真正让普通人都能加入其中。
摄影:shi jun
据统计,有873万人借助互联网平台参与了火炬虚拟传递仪式,一举刷新了大运会圣火传递的参与人数。
当时的深圳人,也许会注意到自己QQ好友的头像旁边多了个“火炬”图标,那便是参与过火炬传递的证明。
连如今沦为时代眼泪的“QQ农场”游戏,当时也成为大运会活动的一环。玩家们可以种植大运UU果,成为大运火炬啦啦队的成员。
正当红的陈楚生传递大运圣火
特别的“七天假”
深圳人应该都还记得,大运会期间,深圳人获得特别的七天假,即开幕式4天假,闭幕式3天假。
当年人们对于公告和放假通知里“调休”的字眼或许还没有特别深的感受,放到今天高低要上个热搜。
除了调休补课补班,这个假期,过得其实也没那么舒服。因为放假的目的,主要是维持秩序,以及把公共资源让渡一部分,以保障大运会顺利举行。
尽管政府方面在公开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过,“完全不扰民是任何大型活动都难以做到的,但深圳会尽量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干扰。”
但还是出现了一些干扰到市民正常生活,颇有争议的政令。例如开幕式和闭幕式期间,宝安机场不得起降飞机,部分区域时段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,深圳大运开幕周边居民须离家5小时,沙河街道面朝体育场的屋苑居民离家时不关灯等等。
大运会期间,据说还有市民选择暂时离开深圳“避运”,等大运会结束了再回来。
摄影:drillsam
人民日报曾发表了一篇时评,题目为《开放包容不应只在大运会的赛场上》,文中写道:
“深圳大运会之所以把会徽定为'欢乐的U',正是想突出这个'U'所诠释的意义:欢乐的、开放的、包容的、青春的、世界的、未来的。我们期待这个'U',不只是出现在大运会的赛场上,更能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,在细节中呈现深圳风采。”
不过值得一提的是,在一些举措受到质疑和诟病时,深圳多次召开发布会,积极解释、主动道歉,务实和积极的态度值得称道。
深圳大运会吉祥物UU
选手
成名之前
13年是个很长的时间跨度,长到足够人生发生很多巨变。如今名扬天下的人,13年前可能还籍籍无名,或者刚刚迎来人生的拐点。
今天,苏炳添是中国田径国家队里当之无愧的“大哥”。
而2011年,苏炳添22岁,就读于暨南大学国际经贸系。当他站上大运会的赛场时,广州日报的一篇报道,亲切地将他称为“广东中山小子”。
在深圳大运会田径赛场的100米决赛中,苏炳添以10秒27的成绩获得铜牌,打破了大运会记录。
图源:新华社 摄影:公磊
在此之前,中国男子100米跑领军人曾几度易主,每任头号飞人的高光期都很短暂,昙花一现后便落寞。
赛后接受采访时,苏炳添说:“我只希望自己能够尽量长时间保持现在的状态。你看国际上最顶尖的短跑运动员,他们的运动寿命有的可以延续到30岁之后,但我们就差很多。”
2021年8月1日,32岁的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以9.83秒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。
自己许下的愿望,成功地由自己实现了。
图源:CGTN
遗憾
2011年8月10日晚,游泳运动员孙杨在其微博上发布消息“大运会最后一次彩排进行中,偶等待中……有点小紧张”。
第二天的开幕式上,主火炬点燃后,孙杨意外地以歌手的身份登上舞台,演唱了爱在《爱在一起》。
彼时的他,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就读。前一年的广州亚运会上,他拿下三块金牌,一举成名。当时有媒体评论,孙杨的对手只剩下世界纪录。
但后来的事,我们都已知晓。负面事件和荣耀的成绩,同时相伴着孙杨日后的时光,最后前者压过了后者,葬送了他作为运动员最黄金的年华。
今年5月28日,孙杨结束4年零3个月的禁赛,还在媒体专访中表示,“决定重返赛场,挑战自我。”
网友推测,如果孙杨能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,将大概率可以重新身披浙江队战袍,出现在明年由粤港澳大湾区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。
巧合的是,游泳比赛的场馆,就在深圳。
最孤独的运动员
奥运精神不止存在于金银铜牌的荣耀里,有些不起眼的身影,反而更能诠释运动会的意义。
在深圳大运会的击剑馆,有一个孤独的身影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。
图源:成都商报
他叫艾哈迈德,来自伊拉克。此时的伊拉克战争,还没正式结束。
整个伊拉克代表团只来了10个人,4名运动员,4位教练,2个官员。艾哈迈德是唯一一个击剑选手。
“全伊拉克只有4名击剑运动员,我们没有专业教练,只有一名大学体育老师偶尔会教教我们。”艾哈迈德说。
“简陋”的不止于此,艾哈迈德是自费来参赛,靠着巴格达大学帮他筹措了经费才得以成行。
8月13日的男子个人佩剑小组赛中,艾哈迈德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。但身为他对手的中国运动员何伟对他印象深刻:“我早就注意到他了,因为他每次都是一个人。热身的时候,他会主动走过来问我们可不可以陪他练练,我们都很乐意。我也被他对击剑的热爱与执著感动了。”
“能来深圳,我很快乐很满足,因为我实现了和高手过招的心愿。我希望我还能参加伦敦奥运会。”艾哈迈德用这段话,告别了他的深圳梦幻之旅。
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,有15名俄罗斯和17名白俄罗斯的运动员,以个人中立运动员的身份登场。造成这种局面的,依然是战争。
奥运精神虽永流传,不幸的是,斗争的历史也在不断循环。
TWO
深圳大运会
留下了什么?
奥运会也好,大运会也罢。这类国际顶级体育赛事,都是实打实的“重氪金游戏”,建场馆、备物料、办仪式等等,每项花费都不菲。
这些投资虽然在短期内,可能难以见到足够的回报,但是还有着长期的和间接的收益。
国际奥委会管它叫“奥林匹克遗产”,指的是奥运会结束后继续为城市带来好处的东西。
最明显的就是体育设施。
文体
作为开幕式场馆的春茧,以及作为主场馆的大运体育中心,都成为了深圳的城市地标、以及面向一般市民开放的文体活动场所。
每逢晴朗天气,春茧和大运中心内外,都不缺来进行体育锻炼的人。从传统的奥运项目跑步、足球,到新加入奥运的滑板、小轮车,都大有人参与,可以说它们已经变成深圳人的“野生奥运会场”。
对于普通市民来说,一座城市里拥有良好的体育氛围,比举办一场体育大赛事更重要。
其他国内和国际赛事也一直在这些场馆上演着。比如中超、CBA都把大运中心作为赛事主场,还有法国超级杯、NBA中国赛,去年就有很多深圳人都去看了的中韩世界杯预选赛对决等等。
受益的不仅有“打球”的人,还有“打call”的人。
春茧和大运中心,同时也是可供举办的演唱会一流场馆。以大运中心为例,仅仅上个月,就有很多深圳人接连在五月天、周传雄、薛之谦、Twins的演唱会上找回青春的记忆。
基建
从最早的北京亚运会,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,国内承办这类大型体育赛事的特点之一,在于会借机给城市的基建带来一波升级。
深圳大运会期间也不例外。
深圳湾在原有基础上迎来一波换新,龙岗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。
2011年,借助大运会机遇,龙岗的交通实现了大提速:深惠路改扩建完成、龙翔大道改造完工、地铁3号线全线开通。
一位龙岗土著朋友说:“地铁3号线对于我的意义,可能不亚于拆除二线关。几个站就能到罗湖,才感觉和关内的生活连接在了一起。”
这些基建,又给后来的龙岗人生活的进一步升级提供了基础。
2013年,深圳市大学城二期开始选址,龙岗凭借大运中心周围的良好条件,争取到了机会。于是,北理莫斯科、港中文深圳校区接连落户,应了一些龙岗人的心愿:从出生到读大学乃至工作,都可以在家门口就解决。
其他
还有许多更细微的改变。
提起深圳申办大运会时的经历,深圳大运会执行局副局长回忆:“我们到国外,人家问起来你们深圳在哪,我们只能这样回应,深圳是邻近香港的城市。”
大运会举办之后,深圳人再到国外,被问起来自哪里时,可以轻松地回答:“I‘m from Shenzhen。”
正应了当年大运会的口号:“从这里开始(Start Here)。”
大运会这场国际体育盛会,于当年的深圳而言,就如同一道联通世界的大门,以此为起点,深圳再往后十几年里,不断地走向世界,接轨国际。
另外,深圳大运会期间,有2011辆新能源巴士和出租车投入运营,这成为深圳交通向新能源转型的一个契机。如今,深圳的公交和出租车已经全面新能源化,深圳人在买私家车时,“绿牌”也成为了首选。
大运会的会徽,也换了种形式被留存了下来。大运会后,由大运会会徽“欢乐的U”演变而成、用废弃集装箱等环保材料制作的岗亭式志愿服务U站中,有58个被保留下来,成为深圳“志愿者之城”的重要标识。
······
深圳大运会结束后,火炬塔被迁移到了深圳湾公园里。
火焰不再燃起,塔身先是成为显眼的纪念碑,随后消弭了显眼的棱角,与每天都从它旁边经过的千万深圳人,一起融进城市日常的洪流里,润物细无声。
我想,比起金牌、夺冠,这些更接近于我们愿意回忆,乃至怀念起那些宏大体育赛事的理由。
文丨地豆大
本文由深圳微时光原创发布
转载需授权,欢迎转发至朋友圈
大运会孙杨艾哈迈德苏炳添深圳发布于:广东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